据《印度斯坦时报》周二(1月19日)报道,由于冬天天气恶劣,印度军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在东拉达克地区按兵不动,但印度国家安全规划者预计,等3月底冰雪融化时,中国将在摩擦点加大军事活动。
文章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从有争议的地点撤出任何军队,中国利用这场对峙,在道拉伯格奥里地(Daulet Beg Oldi)河对面的天温甸(Tien-Wien Dien)修建了先进的着陆场、巨大的人员避难所,以及一条从和田空军基地到喀喇昆仑山口的较短路线。
“达普桑盆地以北地区可能会有军事压力,”一名高级指挥官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预计第9轮军事会谈的日期将很快确定,有可能促使双方在脱离接触并使现地局势降温方面取得进展。这种观点与政府部门内部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解放军至少在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前,无心移出争议地区的观点。“这是令人遗憾的记录,”一名高级官员表示。
报道称,印度军队准备在东拉达克呆尽可能长的时间,但中国的举动也可能受到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对华态度和基调的影响。尽管许多人认为,即将上台的美国政府可以通过事实上承认中国是另一个超级大国来达到平衡,但这种新的G-2因素将损害俄罗斯等前超级大国的利益。
就印度而言,它相信这是一个多极世界,新德里并不依赖华盛顿来与中国打交道以保护其边界(这让西方战略家颇为懊恼)。印方认为“印度不应依赖美国与中国打交道,包括解决边境对峙问题”。
熟悉印度国家安全工作的政府高官透露,“印度的确希望拜登上台后恪守美国对中国、南海、台湾及整个印太地区的承诺”,但不愿通过向美国投怀送抱的方式处理问题。
事实上,美国通过提供信息渠道,确实提高了印度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认识,但拉达克对峙却并非如此。这种做法与中国通过美国的棱镜看待印度并将其视为对手的看法相反。
随着解放军沿着3488公里的实际控制线加强边界基础设施,印度意识到中国可能在锡金-不丹-印度三角地区周围开辟战线的明显可能性。然而,在去年6月15日的加勒万事件后,中国将用远程武器与印度交战,不会在最坏的情况下重复与印度军队肉搏的错误。
但这样的接触也有不利的一面,中国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文章指出,正如中国官方媒体经常警告的那样,中国想给印度军队上一课,但中国很清楚,印度总理莫迪领导下的政治领导层有能力像2020年8月29日至30日在班公湖南岸那样进行报复。
此外,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印度大使贾斯特18日罕见公开拜会印度陆军司令纳拉万,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贾斯特此前在离任演说中表示,“由于印度可能会持续地在边境与中国对峙,因此我们(美印)之间的密切协调非常重要。”但他当时没有明确“密切协调”的具体细节。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随后通过推特回应贾斯特的言论称,“我们注意到,最近美国方面提到有关中国的言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第三方国家干涉中国和印度的边境问题,并希望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有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中边境地区开春后气温回升,双方的确存在“擦枪走火”或爆发其他形式冲突的可能。但考虑到双方军事和外交渠道沟通始终保持通畅,“不将分歧上升为争端”也是彼此共识,因此局势升级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