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印度,似乎变了个国似的,由原来的“穷凶极恶”,突然变得看起来非常务实理性。
为什么印度,看起来突然变“乖”了?
原因其实早前早就说过,无非就是2点:
一是其国内问题太多
印度疫情,虽然印度官方给出的感染总数只有一千多万,但根据抗体检测来看,有专家推断印度的实际感染数很可能超过3亿。
当下印度的疫情,依然严重,即使按印度官方通报的数字来看,每天新增数也在2万上下。
印度数十万农民正在搞“农民起义”,与莫迪毫不妥协。
印度干旱严重,雨季来临还有3个月,莫迪就在呼吁要收集雨水,不丢掉每一滴雨。
印度贫困人数,那可是多少亿来算,当中国全面脱贫时,印度国内已在开始反思,中印两国曾经差不多,为什么中国做到了,而印度却不能。
印度经济疲态,越来越严重,也许2021会强劲“反弹”,但这只是因为2020年下滑的太多…
诸如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印度必须将更多精力放到解决国内问题来。
二是外部“投机因素”消失
印度搞冲突与对峙的目的,对内无非就是转移国内矛盾,获得国内政治利益;对外也是想趁中美较量时,趁火打劫以蚕食中国领土;另外,还想向美国之流表现一下它在遏制中国棋局中的战略作用,提高自身要价。
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主要是美国总统更替,印度的“投机因素”消失了,再耗费巨大资源来搞对抗,收益会大于成本。
▲莫迪视频截图
对于中印谁输谁赢,作者不去下结论,由读者盆友自行判定。只不过,有2点是可以确定的:
一是印度的战略目的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
1,蚕食领土未达目的
2020年对中国来说,多个事件并发,疫情、美国加大遏制、台海问题…,压力比往年更大。
正因为此,印度似乎找到了机会,它大概赌定中国无力在东西两线作战,又因为川普尾期的台海事多,它甚至有可能判断出台海会有事,再加之疫情等因素,于是垒兵边境,以为中国只能妥协,进而达到蚕食中国领土的目的。
确实,倘若是一般国家,遇到上述众多大事同时爆发,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中国的表现超出了印度的预料,其超强实力展现了自身的“并行处理能力”,各方面都解决的很好。
并且,中国的实力完全不是印度比得了的,就说边境军队,中国体系化的升级实现了对印度的代际压制,使得印度即使通过增兵来实现局部优势的幻想,都变得毫无意义。
2,对美国展现价值,失败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是拥有着极大人口红利的,但印度经济在近年来却并未高歌猛进,甚至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是连续10个季度下滑,越来越显疲态。
于是印度就想到了一招,让美国等国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以保障经济。
正因为此,印度在中美较量最为激烈的时刻,在边境制造事端,以展现自身在美国遏中国这个棋局中的战略价值。
然而,当中国以自身的实力击退印度时,这一目的显然也未达到,美国也应该看到了,印度不过如此。
其实在之前作者已经详细解说过,中国的制造业靠的是自身基建、能源、土地、人才、教育、工业化所需要的天量原始资金、完善的产业链等综合因素才造就的,这里面的每一项因素,无不是中国穷数十年之功才达到,又岂是印度想象的那么简单。说得简单点,即使中国立马把产业链全部搬到印度,印度也接不了,因为当下印度不具备基础条件。
印度在对峙里搞的一系列事件里,唯一成功的,可能就是利用边境事件挑起民粹情绪,成功转移了国内视线、一帮政客也收获了相关政治利益,但这与印度付出的天量资源相比,收益实在微不足道。
未来走向如何?
在洞郎事件时,作者就给出了2点:
一是相信莫迪头脑是清醒的,没有像尼赫鲁那样完全昏头,而且莫迪也没有像尼赫鲁那样被民粹绑架;
二是印度当前也像中国一样,也需要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来。因此双方没有战争的必然性。
但同时,由于印度的霸权思维,又视中国为最大对手,还因为双方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悬而未决,所以如果让印度找到自认为的“机会”,它又可能“雄心大发”。像去年的“加勒万冲突”,正源于此。
未来一段时间,这种现状应该不会有太多改变。我们中国要做的,就是继续发展实力。对于任何挑衅中国的对象,强大的实力是对它们最好的威慑与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