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4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同比下降6%。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和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推动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
专家分析,3月出口增长显著加快,下一阶段,稳外贸措施发力显效,多元化市场持续拓展,将有力对冲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
外贸规模增长 出口质量提升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发展质量也在逐步提升。
从季度规模看,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
从月度增速看,1月我国进出口下降2.2%,2月基本持平,3月增长6%,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
从发展质量看,今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同比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
同时,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一季度,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继续同比增长10.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
对外合作拓展 新兴市场增长
一季度,我国不仅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韧性,而且实现了对新兴市场贸易的稳中有增,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数据显示,我国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传统市场的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下,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同比增长4%。
新兴市场中,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7.1%,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6.9%。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是5.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贸规模占我国总体外贸规模在去年首次突破50%之后,今年一季度继续提升,达到51.1%。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共建国家加起来,占全球GDP已经超过四成,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超过五成,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吕大良说。
民营企业韧性强 进口增长空间大
一季度,民营企业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
王令浚介绍,海关将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稳预期、抓订单、拓市场。以俗称全球贸易“绿色通行证”的AEO认证为例,海关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培育力度,让更多企业通关速度“快人一步”。
对于一季度进口负增长,吕大良称,进口增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商品有升有降。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一季度,我国铁矿砂和煤炭的进口均价跌幅都超过了两成,原油、大豆的进口均价也分别下跌了5.7%和16.6%,这些价格因素影响整体进口增速2.6个百分点。此外,跟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少了2个工作日,这个因素也影响进口增速约2个百分点。”吕大良说。
在他看来,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