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任台长一年多杨伟光拍板,由孙玉胜领衔开办《东方时空》。该栏目下设四个小栏目:《东方之子》、《焦点时刻》、《生活空间》和《金曲榜》,中国第一次有了早间新闻。其实,《东方时空》所标志的质变不仅仅体现在栏目形象、节目内容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中央电视台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始。
《东方时空》开播,需要几十个人。台里人手紧,只能调配出7名正式人员,其他都得从外面请,或者向社会招聘。杨伟光提出还是利用青年,招一批青年人,高学历的,最低学历是本科,尽可能招研究生和博士生,进来之后先试用三个月,如果在这几个月的试用里面,做出了很好的节目,就留下。这是机制的一个很大的改变。这样进来的人,一般经过两三个月,如果他评奖里面一个都拿不着,他就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了,就走了,而真正好的就留下来了。所以,《东方时空》当时开始的用人机制完全不是像过去的大学生分配,再也没有铁饭碗。
人有了,但待遇问题不好解决。杨伟光认为,这些聘用人员都是本科、硕士学历,有的还是博士,都是人才,一定要和正式人员一视同仁,待遇要相当,表现出色的还可以评先进、入党、提干。他决心在《东方时空》搞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杨伟光考虑到早晨的节目,广告很少,决定把栏目还给栏目组,并拨给他们启动资金,广告费留给他们用,聘用人员薪水栏目内部解决。节目做得好,广告多,多发一点也可以,以此来解决受财务制度制约的问题。于是,《东方时空》所有人员的费用、出差的费用、做节目的费用、租设备的费用全部自己去挣。台里不给钱,这样逼着他们一定要把这个节目办好,如果节目办得不好,广告就拉不来了,因此起到了激励和推动作。
总之,没有人事制度改革就没有《东方时空》。灵活的机制吸引了各方面的人才,给人才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干的空间。这种机制由一个栏目逐渐推广到两个、三个以至更多的栏目,最后促成中央电视台产生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