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双轨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养老金改革关乎公平,更关乎发展。在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宜早不宜迟。
破除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信。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透露,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经审议通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金双轨制一直饱受社会诟病,此次并轨方案获得通过,可以说是一次公平的回归,也有利于释放社会活力。不过养老金改革关涉面广,确定并轨方案还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公平,并以此推动和完善国家社保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方案延伸至党政机关,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财政养老”的情况不再出现。消息甫出,一些公务员就盘算起自己退休后的钱会不会减少,有些人甚至产生抱怨。其实出现这样的不适应,并不是“并轨后呆不下去了”,而是他们享受高福利的时间太久了。应该明确的是,养老金改革喊了这么多年、试点了多次却一直没有全面推行,并不是大家对回归公平的改革方向有什么异议,而是因各种具体利益阻隔而搁浅。附着在身份之上的双轨制本就不合理,在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宜早不宜迟。
养老金双轨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养老金改革关乎公平,更关乎发展。实行双轨制,对社会人才流动等造成了阻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释放社会活力。一些基层公务员嫌工资低却不敢跳槽,一直呆在那里磨时间,其实就是在为退休后“筹划”,在他们看来,自主创业或者到企业去干,退休金就没了,几十年的工作就“白干”了,不如原地等着退休更踏实。由此,也造成了部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当然,对并轨方案的确定也应理性看待。毕竟,一下子要破除这么多年双轨制的积弊并不现实,3000多万个空白养老金的缺口也需要巨额财政的支持,非朝夕间所能完成。而且在基础养老金已定的情况下,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会不会像增加单位人员公积金缴存数额一样,增加隐形福利,加大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还需要一系列后续改革措施的制定和约束。要想让养老金在“结果上”实现并轨,尚需时日。
每个人都会变老,养老制度改革牵涉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依”的基本诉求日渐凸显。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需要有体面的养老生活,如何让社保体系适应社会发展,让全体劳动者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