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落幕,乌克兰冬残奥代表团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摘得11金10银8铜共计29枚奖牌,高局奖牌榜第二位。
在乌克兰陷入战争的情况下,乌克兰残奥运动员取得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平昌冬残奥会,这着实值得人们感到钦佩。其实不只是冬季残奥项目,自21世纪以来,乌克兰的残疾人体育事业一直发展得非常好。自2000年的悉尼起,乌克兰选手在残奥会上始终有着极强的竞争力,最近几届残奥会冬残奥会乌克兰均排名前四,累计到现在,乌克兰已经在残奥会上总计已经夺得176金203银205铜——这还是在他们一共只参加了11届比赛的前提下取得的。
对此,乌克兰残奥委会主席瓦列里-苏什凯维奇表示“战争让乌克兰的运动员充满了动力,而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取得的好成绩能够为乌克兰人民带来希望”。
不过,战争的爆发让乌克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能否如他所言仍是未知数。苏什凯维奇(前排白发坐者)
“人人都有无限可能”
“人人皆有无限可能”——在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前夕,俄罗斯残奥委会在莫斯科的地铁上张贴了这句话,号召人们关注残疾人运动员。在俄语中,人们通常用“条件有限的人”来委婉地指代残疾人。苏什凯维奇在当时对这番话颇为赞赏,认为它高度概括的残奥会的精神,以及它对残疾人的意义。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有着较为庞大的特殊群体,除了先天原因之外,车臣战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等灾难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比如本届冬奥会上为美国残奥代表团夺得三金三银的奥克萨娜-马斯特斯,她就出生在乌克兰。
奥克萨娜的生母曾遭受过核辐射,这导致了奥克萨娜出生后被诊断出患有先天缺陷和畸形,她的每只脚有6个脚趾,双腿长度不一。奥克萨娜因此被亲生父母遗弃,后来她被美国父亲领养。奥克萨那-马斯特斯移居美国后,奥克萨娜进行了小腿截肢手术,并装上了假肢。奥克萨娜在美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后来被训练成为运动健将。四年前的平昌,奥克萨娜就曾斩获两金一铜;在去年的东京残奥会上,奥克萨娜还曾拿到过两枚自行车项目的金牌,她亲手就创造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乌克兰国内的残疾人运动员和奥克萨娜的经历虽然有着很大不同,但是他们的训练水平和待遇并不会比奥克萨娜差很多,很多运动员都有过在美国接受培训的经历。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就已经和美国开始了体育领域的广泛交流,大量的运动员赴美深造。直到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与美国在体育层面的交流也从未中断。当然,乌克兰的残疾人运动发展,主要还是要感谢上文提到的乌克兰残奥会主席苏什凯维奇。苏什凯维奇先天残疾,只能靠轮椅活动。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厂里当锁匠。但苏什凯维奇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攻读了应用数学学士学位。除了乌克兰残奥委会主席和乌克兰全国残疾人协会主席的身份外,苏什凯维奇还是高级农业工程师和高级软件工程师。
苏联解体之前,苏什凯维奇在乌克兰就颇有威望,并成为了乌克兰的地区人民代表委员会委员。在苏联解体之后,苏什凯维奇牵头成立了乌克兰全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在奥运会改称残奥委会)。
在当时,很多乌克兰的残疾人在苏联解体之后失去了人生目标,苏什凯维奇用体育来帮助他们重拾人生信念。在协会成立初期,苏什凯维奇游说大小政客和寡头,甚至经常自掏腰包。由于苏什凯维奇在残疾人群体中颇有威望,拉拢他非常有助于政客拿到选票(寡头做慈善也可以避税),因此寡头和政府官员们对他一般都十分尊敬。在政客和寡头们的帮助下,1993年的时候,苏什凯维奇已经在乌克兰全国建成了27个残疾人运动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苏什凯维奇所在的政党的领导人是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舍甫琴科所在的政党也曾从属于季莫申科阵营),不过苏什凯维奇主要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并不过多参与党派斗争,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的建设,并拥有极高的政治头脑。
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期间恰逢乌克兰危机爆发,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苏什凯维奇在黑海边一手创办的乌克兰残奥运动中心直接变成了俄罗斯人的地盘,此时乌克兰国内要求苏什凯维奇抵制索契冬残奥会,苏什凯维奇也说:“如果俄罗斯继续扩大行动,那我只能带领我的运动员们回国以示抗议。”
不过在会见时任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之后,苏什凯维奇最终还是承诺不会退出索契冬残奥会:“我们不想激化现有的矛盾,更不想让运动员们的准备白费,我始终相信体育的力量可以缓和对抗情绪。”而这番表态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如今,苏什凯维奇已经在乌克兰建成了109个残疾人运动中心,乌克兰全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下辖的残疾人体育俱乐部也多达174个。在他左右逢源的手腕下,乌克兰的残疾人运动员得到了最大的好处,目前乌克兰全国还有27所面向残疾儿童开设的体育学校。2014年以前,乌克兰每年举办的残疾人体育比赛多达250场。
26年前,乌克兰参加亚特兰大残奥会的时候,还是一个残疾人体育弱国,只能吃苏联留下的老本;如今,乌克兰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残疾人体育强国。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苏什凯维奇功不可没。如果说奥克萨娜是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无限种可能的话,那苏什凯维奇就是在帮所有乌克兰残疾人找寻人生的无限种可能。
乌克兰残奥的起点
乌克兰现在的残奥水平比较高,但在历史上,乌克兰的残奥起步其实很晚,而这也与乌克兰本身的前苏联时代历史有关。
尽管首届残奥会在1960年就在意大利举办,但苏联直到1988年才首次参加残奥会。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对残奥会的态度成为了西方国家攻击苏联人权状况的借口之一。西方媒体声称“斯大林不喜欢残疾人,更反对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他认为残疾人抛头露面会给人们留下负面印象”。上面这种说法不一定靠得住,因为斯大林本人左臂也有伤残,也可算作残疾人实际上,二战之前的苏联对残疾人的态度的确算不上友好,因为在当时的苏联,残疾人福利事业很容易让民众联想到沙俄皇室。
1797年,为了有效管理俄罗斯帝国境内的残疾人和孤儿,沙皇保罗一世的妻子玛利亚皇后创立了名为“玛利亚皇后机构办公室”的慈善机构,该机构负担起特殊群体的教育和食宿,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所有的福利开销均由国库承担,也接受民间捐款。
不过这一机构仅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得到了有效地运作。随着俄罗斯帝国的衰落,该机构也逐渐有名无实。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将该机构改造成“社会保障人民委员会”,列宁指出,“玛利亚皇后机构办公室”更多服务于贵族和资产阶级家庭的特殊群体,是具有阶级性的,苏俄国内的残疾人慈善机构因而被视作“沙俄用来收买人心的工具”并被悉数取缔。
不过,社会保障人民委员会同样只服务于共产党员和红军,普通的残疾人仍然没有得到更多的照顾,有时甚至会因为缺乏劳动能力而受到歧视。
二战期间,苏联有400万人因战争而成为残疾人,其中250万人是军人。二战结束之后,苏联才开始改善国内残疾人的生活条件。苏联在国内修建了大量的疗养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建在了毗邻黑海的乌克兰。起初,苏联对残疾人的福利措施仍然是军人优先的政策,直到70年代,普通残疾人才得到与残疾军人同等的照顾。
苏联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假肢和轮椅等辅助器具,不过由于苏联糟糕的轻工业水平,这些辅助器具的质量相当一般,产量也跟不上残疾人的需求(苏联禁止从西方国家购买轮椅)。苏联还为残疾人提供每月120卢布的补助金,而当时苏联的平均工资是200卢布。
1974年,莫斯科获得198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苏联因而开始重视残疾人体育。不过1978年的时候,苏联残疾人权利活动家瓦列里·费费洛夫指责苏联政府不重视残疾人。费费洛夫原本是个电工,在一次施工中他从高空摔落造成脊柱骨折,落下终生残疾,此后只能坐在轮椅上。费费洛夫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拜苏联政府所赐。
苏联后来放弃了举办1980年残奥会,理由是苏联没有足够的残疾人运动员来参加比赛。费费洛夫对此非常不满,于是讽刺说苏联政府拒绝举办残奥会是因为苏联否认国内有残疾人。实际上,费费洛夫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公知,他在1982年离开苏联到西德定居,并在1986年出版了《苏联没有残疾人》一书,书中将苏联的残疾人生存情况进行了披露——当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里面有很多内容过于夸张,但不妨碍西方国家照单全收。费费洛夫和他的书《苏联没有残疾人》被将了军的苏联自1980年后开始全力发展残疾人体育,并终于在1988年参加了汉城残奥会。实际上苏联早在1984年就有能力参加残奥会,只不过由于苏联报复美国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未能成行。1988年残奥会也成为了苏联参加过的唯一一届残奥会。
最终在这届比赛里苏联代表团夺得21枚金牌,其中来自乌克兰的田径运动员卡尔米科夫独揽四金——而这也成为了乌克兰残奥进步的起点。
体育对俄乌意味着什么?
30多年后的今天,俄乌运动员待遇不仅远强于苏联时期,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2008年的时候,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顶级足球联赛的周平均薪资就分别为54万欧元和49万欧元,高于意大利和德国,在欧洲联赛中均位居前列。2010年俄罗斯冲击世界杯失利,当时俄罗斯国内的足球解说员还指责球员们“高薪低能”。
除了薪资方面之外,运动员被看作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备受尊敬。运动员是民众的偶像,更是各方势力竭力拉拢的对象,比如因颜值走红互联网的乌克兰跳高女运动员雅罗斯拉娃·玛胡奇克。出生在运动世家的玛胡奇克从2019年到2021年四次夺得钻石联赛金牌,她在成年后受邀加入了乌克兰陆军。玛胡奇克虽然有军籍,但是不用参加军事训练,可以凭借成绩得到晋升。如今玛胡奇克已经因其出色的表现晋升成为初级中士(等同于下士),虽然在东京奥运会上她因与俄罗斯选手交往过密而引发国内不满,不过在从东京回国后,她还是被授予奥尔加公主勋章。玛胡奇克实际上是乌克兰陆军的形象大使,军队才舍不得自砸招牌呢。和俄罗斯运动员“交往过密”的证据俄乌运动员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不仅让运动员们有相对清晰的思维能力,更让他们在退役之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运动员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步入政坛,并平步青云:乌克兰拳王克里琴科如今是基辅市市长;足球名宿布洛欣曾担任乌克兰最高拉达的议员;东京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别列纽克(卢旺达与乌克兰混血)和跳高名将布勃卡也曾是最高拉达的议员,后者还担任过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顾问。
今年三月初克里琴科的自拍别列纽克是东京奥运会乌克兰唯一金牌获得者这是他在战争爆发伊始时发布的照片……有点一言难尽出于以上各种原因,运动员在俄乌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在俄罗斯发动军事行动后,无数乌克兰的足球明星在互联网上摇旗呐喊也就不难解释了。对于乌克兰当局来说,越多的运动员为乌克兰发声,他们在道义上就越占优势。
倘若运动员不为乌克兰当局发声的话,就可能招致可怕的后果。比如乌克兰球星、曾效力于拜仁慕尼黑的季莫舒克,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始终保持沉默,结果因此受到了乌克兰足协的制裁,制裁措施包括:剥夺其在乌克兰的教练执照;取消其所有国家奖项和荣誉称号;取消其乌克兰联赛、杯赛、超级杯赛的所有头衔和奖项;注销其乌克兰国家队球员身份;终身禁止其在乌克兰从事任何足球活动。季莫舒克不过,如今的乌克兰足协可能没有任何人对乌克兰的贡献和牺牲会大于季莫舒克。季莫舒克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在几年前与东乌武装分子的战斗中丧生,而乌克兰媒体对此反应寥寥,想必这也是他保持沉默的一大原因。
情况类似的还有俄罗斯国脚久巴。此前,久巴是在乌克兰拥有球迷最多的俄罗斯球星。很多人或许不明白,为什么乌克兰国脚麦科连科和津琴科会一直揪着俄罗斯队的久巴不放,始终逼着久巴表态。而这主要是因为久巴是俄乌混血,他的父亲是乌克兰族,这也是久巴会被卷进这场舆论大乱斗的原因。
久巴:我特么俄罗斯国足!队长!表神马态……
年轻的运动员为乌克兰发声,而老一辈儿的乌克兰的运动员则更为硬核,他们选择拿枪上战场,这其中就包括前苏联国脚别兹诺索夫,和前苏联1988男篮冠军国手,曾被NBA选中的沃尔科夫(他是第二个被NBA选中的前苏联球员,在老鹰队打过两年,2020年入选了FIBA名人堂)。
不过比较令人费解的是,别兹诺索夫和沃尔科夫都是俄罗斯族而不是乌克兰族,其中沃尔科夫甚至一直拒绝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乌克兰的写法。而且,沃尔科夫的家乡实际上在俄罗斯的鄂木斯克,那个地方距离乌鲁木齐都比到乌克兰近得多……至于他怎么开始有的乌克兰国民认同,这个只有等待进一步的报道才可能知道了。实际上,早在苏联时期,苏共中央就一直很警惕苏联国内的民族主义者,苏联最终解体也有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主义势力壮大到无法压制地步的原因。
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价值观上延续了苏联时期的价值观,在他们眼中,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民族的认同。可以这样说,苏联解体了,但苏联人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最后,还是仍然祝愿世界和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