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锦标赛2022赛季第二站沙特站比赛的最后10圈,肯定能让所有观看直播的车迷感觉熬夜是值得的。整场比赛紧紧咬住的两位法拉利和红牛当家车手,在比赛最后阶段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攻防战。
先是勒克莱尔利用连续DRS区(这个区域里车手可以调平尾翼降低阻力,方便超车)晃了维斯塔潘,放他过去然后反超;随后下一圈两人在DRS线比刹车,双双重杀锁死,维斯塔潘失速过多再次被拉开距离,勒克莱尔第二次防守成功。
维斯塔潘调整心态再次尝试,下一圈他的刹车恰到好处占稳内线,勒克莱尔无法切入弯心直接被爬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两位车手都展现出顶尖的驾驶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红牛和法拉利赛车的性能也相差无几,最终决定胜负的是红牛赛车尾速上的优势,能在弯道迅速贴近对手。这种车轮对车轮拼刺刀式的战斗,才是F1吸引众多车迷的原因,赛车运动的速度和激情能让人血脉偾张。在过去数年中,我们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表演了,先是红牛后是梅赛德斯,总有一辆“火星车”以碾压式的优势统治着F1,很多比赛只是绕圈游戏,大家排队跑完几十圈了事,超车镜头少得可怜。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FIA为提升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绞尽脑汁,必须承认今年的新规则效果很好,首先赛车技术标准的大幅修改让车队重新洗牌了,红牛和法拉利的实力非常接近,今年不再有一家独大的车队。其次地效赛车的回归确实让超车更加容易。车迷们都知道,F1赛车的直线速度并不是最快的,但它过弯道的速度没有任何其他种类的赛车可以匹敌,这要归功于F1赛车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尤其是下压力,前翼、尾翼、侧箱等空气动力套件引导气流产生强大的负压力,把赛车牢牢“按”在赛道上。
所以,F1赛车可以在弯道保持高速,不担心被离心力甩出去。当然还需要以一种平衡的方式产生下压力,确保赛车在不同的速度下都保持良好的操控性,不会转向过度或者转向不足,赛车设计是非常高科技的。
1977年路特斯赛车首先把地面效应引入到F1赛车中,在底盘设计上追求扩压效应,大大增强了赛车的下压力,也因此赢得了1978年F1车队和车手总冠军。随后F1进入了疯狂的地效赛车时代,各种夸张的设计层出不穷,但是副作用也随之显现,赛车底部气流阻塞导致失速现象,会让赛车在弯道突然丧失下压力飞入缓冲区甚至飞过防护墙,造成严重事故,1982年地面效应被禁止。
这回FIA重新引入地面效应是为了降低超车的难度,以往赛车贴近前车准备超越时,会在前车尾流的影响下损失50%的下压力,所以FIA对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进行彻底修改,简化了空气动力套件,把跟车时的下压力损失降低到10%,而保障赛车的下压力就要靠地面效应底盘了。
现在的赛车科技比上世纪70年代先进太多,但地面效应底盘的副作用并没有彻底解决,赛季前的测试中各车队都反应遇到赛车颠簸问题,因为赛车前部下压力主要由底板产生,底板距离赛道表面很近,赛车接近最高速度时车身载荷会将赛车悬挂压低,如果气流分流足够,下压力损失会造成赛车悬挂释放,车身会略微抬高,气流分流效应如果不稳定,赛车前部就会产生起伏,最极端的情况是赛车前轮离地,俗称“海豚跳”。受此问题影响最大的是过去几年的霸主梅赛德斯,可能是因为激进的无侧箱设计,梅赛德斯W13赛车的海豚跳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汉密尔顿在沙特站排位赛Q1就被淘汰出局主要因为赛车调校问题,但W13赛车平衡性能差是不争的事实。
消除海豚跳并不难,提升底板高度削减下压力就行了,但这样又会减慢赛车的速度。如果梅赛德斯不能尽快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可能要退出今年的争冠行列了。除了几支大车队的竞争,中国车迷肯定最关心我们自己的车手周冠宇。
在F1处子站拿到积分之后,周冠宇继续有良好的表现,可惜车队的几次连续失误让他仅获得第11名,与皮夹子擦肩而过。发车时,周冠宇再次“晕厥”(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阿尔法罗密欧赛车的变速箱问题),直接从发车的第13位掉到第18位。
之后周冠宇稳健发挥不断追回差距,但在第13圈,他因为超车时非法切弯驶离赛道获利,被罚5秒(这个其实可以通过车队指示让出位置即可避免)。赛后有消息称,周冠宇当时曾向车队请示是否应该位置让回(这样就可以不用被罚时),但车组并没有给出肯定指示,导致被罚时随后的失误更加离谱,周冠宇在第16圈安全车出动后进站受罚,这对周冠宇来说本来是个好消息,他可以利用安全车时间完成罚停,将损失降到最低,但车队的失误也随之而来——根据规定,罚时时间不能有任何进站动作,但阿尔法罗米欧车队操作失误,在罚时尚未结束时千斤顶就启动,导致他之后被罚通过维修区。
导致被罚瞬间
当时周冠宇一脸懵逼,还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
这一来一去,周冠宇大概损失了超过20秒的时间,最后遗憾排名第11位,距离第二次取得积分仅一步之遥。
赛后周冠宇的超级驾照还被罚了1分
即使不是大车队,但也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只能说希望未来车队和车手都尽快成长吧。
也希望周冠宇在之后继续加油,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