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成为了眼下美联储领导层的“标准配置”。
据《哈佛商业评论》的调查显示:在联储委员会的7名委员中,1949年只有1名博士,1963年增加到3人,2014年6人。
耶伦的上任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的转型:不再由专注于控制通胀、拥有丰富市场经验的官员说了算,而由立志承担更广泛使命的学术界人士执掌。
耶伦自小就是“学霸”
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满大街穿着高帮靴、黑皮衣的“嬉皮士”。在同龄人释放着荷尔蒙玩音乐、搞游行,甚至吸毒品时,耶伦一心一意地坐在书桌前做优等生。
高中时,校报编辑每年都要去采访发表毕业演说的人。那年,耶伦是编辑又是演说人,所以自己采访了自己。
自布朗大学经济学学士毕业后,耶伦用了4年时间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学历。在1970年代初期耶鲁同专业的数十名学生中,她是唯一拿到学位的女性。
在学界与政界浸淫30年,2013年10月9日,奥巴马在白宫提名耶伦为新任主席,并称赞她是“一位杰出的领袖”。
想要窥探成功女性背后的男人 是人们政治八卦的本能
在耶伦和奥巴马当众讲话时,耶伦的丈夫坐在白宫的国宴厅里。他叫乔治·阿克洛夫,今年73岁。高个子,银白发,瘦长的脸上挂着一副大眼镜,颇似老年版的比尔·盖茨。
《时代》周刊在描写阿克洛夫时用了一个略显刻薄的标题,“耶伦先生”(Mr.Yellen)。实际上,阿克洛夫并不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居家型男人。
他获得荣誉远早于耶伦。2001年,凭借《柠檬市场》一文提出的不对称信息论,阿克洛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近30年的学术研究中,他和耶伦共同发表过多篇论文。
“找一个真正和你势均力敌的伴侣”,美国一本情感畅销书的小标题被用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1977年,耶伦和阿卡洛夫相遇在美联储的一次午餐会上。31岁的耶伦是哈佛大学助理教授,37岁的阿克洛夫离婚不久,正打算执教伦敦政治经济大学。
相识半年后,两人闪婚,在短暂的英国生活后回到美国,常年共同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们不仅是完美的生活伴侣,也是经济学研究的知己。只是她对于自由贸易的观点比我更激进些。”阿克洛夫在给诺奖的自传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