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ETF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日前,市场上首只规模突破800亿元的股票型ETF“巨无霸”产品诞生,百亿规模产品总数已超过30只。在数量、规模不断扩容的同时,股票型ETF的创新产品亦不断涌现,2022年多只创新ETF投资范围涵盖多个海外市场以及国内“硬科技”等热门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股票型ETF正在成为我国投资者快速布局A股市场的重要途径,未来或将不断扩容,百亿规模产品数量也有望持续增加。而面对ETF市场的同质化问题,基金公司应在发力创新产品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投资水平和综合实力。
首只800亿元股票ETF诞生
1月18日,华泰柏瑞旗下沪深300ETF更新了1月17日的净值与总份额,以此计算,基金最新规模达到了826.30亿元。这也是全市场规模唯一突破800亿元的股票型ETF产品。实际上,在该基金1月16日的净值更新后,其规模便已经超过了8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目前的股票ETF市场上,该只基金的规模、流动性居首,长期紧密跟踪沪深300指数,同时也是300ETF期权合约标的和股指期货的现货对冲标的,投资者可以借助相应工具进行方向性投资、波动率投资、收益增强策略等,配套策略完备。
近段时间以来,沪深300指数表现强势。据统计,截至1月18日收盘,2023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涨幅已达到6.68%,略高于代表大盘的上证指数涨幅4.37%。但在此前的2022年,沪深300指数则较为低迷,全年下跌21.63%,远超过上证指数的全年跌幅15.13%。不过,这也造就了资金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越跌越买”的抄底态势。尤其自2022年11月以来,资金便已借道ETF快速涌入,紧抓市场回暖契机。据统计,去年11月至今,股票型规模指数ETF、股票型主题指数ETF份额分别大幅增长401.49亿份、93.45亿份,在其余类型ETF份额均减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而在进入2023年之后,资金则出现了从宽基ETF到主题ETF的切换趋势。2023年以来,股票型主题指数ETF份额增长21.80亿份,而股票型规模指数ETF的份额则有所减少。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包括沪深300ETF在内的多项股票型资产依然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上市企业盈利下行周期已进入尾声,而A股市场当前估值水平与盈利增长、流动性的匹配度较高,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考虑到相对宽裕的流动性环境,股票类资产可能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股票ETF五年内增近三倍
在居民财富不断增长、被动投资理念持续普及的背景下,我国ETF市场近年来不断扩容,股票型ETF正在成为我国投资者快速布局A股市场的重要途径。
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我国已上市ETF共有763只,资产净值合计为1.52万亿元。其中,股票型ETF共有617只,资产净值合计9647.70亿元,分别是2018年底的5.05倍、2.92倍,数量规模均大幅提升。2018年底,股票型ETF的总数仅为122只,资产净值合计为3308.93亿元。
发行市场也同样折射出我国ETF市场的快速发展。自2019年至2022年,我国新成立ETF数量分别为91只、103只、281只和144只,发行份额分别为1757亿份、1154亿份、1914亿份和1575亿份,整体呈逐年攀升态势。股票型ETF为每年ETF发行的重要“角色”,自2019年以来每年发行份额也均在1000亿份以上。
“存量基金市场的不断成长,推动了股票ETF市场规模和产品数量提升。而对机构而言,ETF已经成为机构的工具型投资产品,管理难度不大,是近些年来机构配置的新倾向。”谈及我国股票ETF市场近年来的扩容,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告诉《》记者,在自身属性上,股票ETF操作便利、更加透明,同时费率也相对较低,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大。除此之外,监管以及政策的宣传和推进,也间接提升了股票ETF的关注度和购买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百亿股票ETF产品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在全市场股票ETF产品中,百亿规模产品的数量已超过30只。
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超800亿元,位居行业首位;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50ETF位居二、三位,管理规模都超600亿元;华夏科创50ETF产品规模也超过了500亿元。此外,易方达中概互联ETF在近年来“越跌越买”,规模超过400亿元;作为“牛市旗手”的国泰证券ETF规模也超过了300亿元。此外,还有券商ETF、芯片ETF、医疗ETF等多个行业主题ETF规模也突破了百亿。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和投资者认可度的增强,未来或出现类似海外市场中龙头产品流动性集中的现象。百亿基金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且将可能出现千亿规模的股票ETF产品。
创新型ETF产品频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各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也看到了海外股票ETF的前景和国内创新行业的市场潜力,股票ETF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加大,ETF已成为投资者分享我国科技发展红利的重要途径、支持硬科技的金融工具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去年12月22日,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ETF上市交易,该产品是国内首只投资韩国股票市场的ETF。
去年10月,来自嘉实、华安、南方、博时、华夏和国泰基金旗下的6只“硬科技”ETF集体在上交所上市,行业覆盖芯片、新材料、工业机床等。上交所表示,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持续积极推动ETF产品创新与机制优化,在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引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不过,业内人士坦言,我国ETF当前发展也同样存在同质化程度较高等问题,进而导致部分基金因同质化导致的规模缩水,而面临清盘风险。
“整体看,当前ETF赛道还是有同质化的趋势,毕竟同一主题的ETF往往跟踪同一个指数。这种情况不宜蔓延,否则市场和投资者消化能力有限,小规模以及流动性差的ETF就可能面临清盘风险。但总体来看,对于市场并非坏事,因为这是一种竞争态势,有利于产品的优胜劣汰。”郭一鸣表示,基金公司未来一方面需不断创新,推出新的ETF产品,避免过度同质化;另一方面,还是要不断提升投资能力以及综合实力,在同质化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