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汇网实时消息,国内权益市场磨底阶段,“含权”基金(资产组合当中配有权益类资产的基金)发行整体遇冷。不过,部分此前延期募集的“含权”基金近期密集启动发行。
从业内获悉,部分基金公司延迟募集“含权”基金,一方面是因为此前投资者情绪低迷,渠道销售难度较大,发行档期不断遭遇推迟;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代销渠道也希望尽可能等到市场回暖、市场情绪好转的时候发行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美联储降息超预期落地,大资金持续注入A股提供更多支撑,诸多行业的周期底部已经企稳,或许市场的回暖就在前方。
延期三年新发产品
此前国内权益市场持续磨底,公募市场上特别是主动管理型的“含权”基金在发行端整体降速。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今年以来混合型基金的发行数量为200只,对比2023年同期的275只、2022年同期的395只,发行数量锐减。发行规模的表现同样如此,今年以来,混合型基金的平均首发募集规模为2.79亿元,而2023年同期、2022年同期的平均首发募集规模分别为4.69亿元、5.93亿元。
在翻阅今年9月新发的混合型基金相关材料时,部分此前延迟募集的混合型基金开始密集发售。
根据发售公告,华北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某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2021年3月2日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文,准予该基金注册。2024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下发了关于该基金延期募集备案的回函,准予该基金募集注册,该基金自9月13日起公开发售。
同为9月13日起发售的华泰保兴吉年晟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也是延期发行。根据招募说明书以及发售公告,该基金2023年6月13日经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并募集,并于2024年3月15日获得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关于该基金延期募集备案的回函。
9月13日起发行的另一只混合型基金——平安产业趋势混合基金,在2023年1月10日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注册批文,该基金同样选择今年9月开始发售。
延期发行等待时机
采访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了解到,由于国内权益市场接连调整,投资者情绪持续低迷,此前“含权”基金的一线销售难度较大,渠道端的发行意愿也较低,部分产品的发行档期因此不断推迟,基金公司普遍面临较大的发行压力。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人士介绍,部分基金公司为避免产品发行失败,或选择尽可能延期发行。对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可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若选择延期,必须及时提出延期募集备案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年修正)》第五十七条指出,基金管理人应当自收到准予注册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进行基金募集。超过六个月开始募集,原注册的事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当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当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重新提交注册申请。
从业内获悉,原则上每家基金公司可以有一只产品的延期发行额度,具体延期时间没有严格限制,但是如果延期发行的产品数量超过一只,可能会影响基金公司后续其他产品的批复。
“通常来说,监管对基金延期发行采取审慎的态度,一方面会严格控制产品获得审批但超期未募集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灵活调整,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维护市场健康发展。”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从近期选择“压哨”发行的产品情况来看,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此举是为满足监管对于产品的发行时间要求,避免频繁出现延期发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代销渠道希望尽可能等到市场有所回暖、市场情绪出现好转的时候,这样产品成立的难度也会小一些。
逆势布局考验定力
在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荣浩看来,市场震荡、投资者信心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都是“含权”基金新发面临的挑战。
“此前市场回调、产品净值下挫、投资者信心受打击、新入场资金有限等,多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共振,的确需要更加强势的力量去介入打破共振,从而重构市场上涨、基金净值上涨、投资者信心上涨、新入场资金增多的正向循环。”华南某公募人士坦言。
虽然当前市场处于底部,但该公募人士认为,市场是有周期的,这样的周期也是有规律的。随着美联储降息超预期落地,大资金持续注入A股提供更多支撑,诸多行业的周期底部已经企稳,或许市场的回暖就在前方。
逆势布局是公募行业共同的愿景,“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考验的是公募行业的战略定力。
该公募人士建议,站在当下,需要行业内各方协同发力,在投资者陪伴和教育方面下功夫,在逆势销售方面想办法,以期在未来市场上涨后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外,公募行业更多需要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投资管理定位进行反思与复盘,特别是考核机制、产品布局、营销模式等,通过机制逐渐优化投资者体验,慢慢重新获得“投资者的心”。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