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运动,看似不沾边,却往往被人视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霍华德·马克思在代表作《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道:“投资和运动非常相似,对决策的要求也相似。”过去二十多年,我在投资方面涉猎股票、信用债、可转债、利率债、期货等不同的金融资产;在运动方面则偏爱篮球、足球、跳远等不同的体育项目。我曾反复体会和思考二者的相通之处,既从运动中得到了关于投资的启发,也在投资实践中领悟了运动的精神。今天就以篮球为例,与读者们分享一二。
锤炼投资体系,在历练中成长
作为一名热爱运动的投资人,公司浓厚的运动氛围令我欣喜。每周三晚上,公司都会组织篮球运动。两小时的奔跑、对抗、投篮,大汗淋漓、浑身舒畅的感觉让人身心愉悦,投资的压力也缓解了大半。
上周,球场上来了几位身手出色的外援,诡异的步法,灵活的背身勾手,激烈的对抗下时有精彩的得分,无不引人注目。赛后一番交流,让我心有感慨。
我的篮球启蒙于初中时代,那时练球全凭感觉,没有专门的教练,没有固定的场地,更无法谈及战术。而现在的小朋友从小就开始上课,基本功扎实、战术意识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先进性,比肩国际水平。这让我满心羡慕,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若将投资与篮球作比,共同点似乎还不少。1995年,我加入北商所成为期货交易员。当时,正逢期货市场发展的初期,行业仍带有野蛮生长的特征,从业人员或者从中赚大钱的人中,也不缺乏专业素养一般但善于把握人性的投机客。2001年我读完硕士进入红塔证券,证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较此前已显著提升,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也大幅减少。及至2008年我进入基金行业后,无论是公募团队所做的基础研究、投资判断、配置方案、绩效归因,还是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框架,都得到了积极的锤炼和极大的精进,对资产管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久前,一位券商债券首席跟我说,他在招一位研究助手,应聘的硬性条件是一定要会用Python编程,强调量化工具的贡献,既便于投研人员更细致地刻画市场并基于此进行理性分析,也有助于公司平台构建更科学的投研体系。达里奥是广为人知的投资大师,他的代表作《原则》充满了理性与严谨,他总是从很长的时间周期框架下梳理经济和投资问题,理解世界运行的内在逻辑。这种思维方式,或许更适合我这样喜欢严谨的理工男,这也是我对量化框架和完整体系总是心心念念的原因。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总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逆向投资、宏观对冲等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国内机构的组织架构、投资体系也正逐步向海外市场靠近,当然,我们在体系化的架构方面仍然存在进步的空间。
我把自己打篮球的体会和对资本市场的认知放在一起,发现能看到不少的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在持续取得进步并趋近成熟的阶段,但依然有可以努力的方向、有可提升的空间。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所幸我在债券市场5万亿时就进入这个行业,不然现在就没有机会和年轻的后生同时留在赛场上品味一个大时代的蓬勃发展。
在约束中寻找平衡点,把握好攻防节奏
从2001年初涉债券到现在,转眼已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我总是首先把自己放在均衡的定位上,随后才是偏积极、偏灵活的风格。均衡,意味着更加在意全面的视野,在意多维度的综合考量,不做过于极致的博弈,对自己的弱点和做不到的地方有理性的认知。
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希望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理性看待胜率和赔率,力争在多资产多策略的多重选项中,达成中长期收益稳健的目标。2018年资管新规后,公募“固收+”产品成为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选择之一,他们希望在承受较低波动的基础上获得还不错的收益。因此,如何在收益和波动之间做到适度兼顾,除了投资策略上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对基金经理的投资心态也是一大挑战。
从初中开始算,我接触篮球运动有30余年,在球员中算得上“高龄”,但如今依然坚持跑在一线,除了自身的热爱,当然也得有一点手艺。我的长项在于投篮,出手快,投得准。今年初,我参加上海基金行业篮球联赛,每次替补上场10多分钟,场均得分4分,命中率46%,助攻、抢断和篮板也都在场均1次左右,自己还算满意。
读中学时,是我投篮命中率最高的时候,罚篮命中率差不多80-90%;到了大学,身高不占优势,面对有质量的防守,就得在约束条件下有所取舍,出手快和投得准难以兼得,所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如何提升出手快的能力,在接球的同时完成身体调整并立刻出手,这种“起跳前不看篮筐、略带后仰直接出手”的策略,可以做到攻其不备,让对方球员防不胜防。我在投篮时的原则是,宁愿命中率降到10中6,也要保证不被盖帽的概率达到95%以上。
这是在对抗和竞争中扬长避短形成的新特点,大大延长了我参与竞技运动的生涯,让我现在还能参与到有一定强度和对抗的比赛中去。这就如同我在管理偏债混合型产品的取舍中风格趋于均衡的原因。
巴菲特挑选出的三位候选人都是运动高手,运动与投资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和关联。投资实践中,相似的取舍和抉择更是经常出现,而在真实的投资博弈中,往往是两难困境。在某些阶段,投资风格与市场环境不适应时,不去做调整,结果差异可能也不大,马马虎虎、不去反思也就糊弄过去了。但是,在某个大趋势的拐点时刻,必须鲜明地选择到底是要追求收益,还是控住风险敞口降低回撤。面对持续变化的资本市场,我希望自己能理解并始终尊重客户需求,在不确定性和多重约束中找到平衡,把握好攻防节奏,追求中长期的风格稳定,体现投资的韧性。
借助团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
不容忽略的一点是,对抗性的竞技运动,有很多是以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除了个人的基本功,团队整体的战术体系和每个队员的配合意识至关重要。篮球场上,优秀的教练要善于结合球员的特点制定球队的战术体系和具体打法。从1号位到5号位,传统的安排思路是高个中锋、大前锋、小前锋、得分后卫和控球后卫。作为体能上不具优势、靠经验取胜的高龄得分后卫,我显然希望队伍里面至少有善于传球的控卫,有在内线站得住、吸引包夹的大中锋,激烈的球场上,在明星队友的身边,我做好自己该做的,时刻观察攻防的势态,找到合适的空位,平静地把握住每次出手投篮的机会,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实战命中率接近50%的有经验的老猎手。
篮球场上必须依赖队友,管理含权益类的固收类产品,更是需要团队的支持,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达成目标。固收研究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宏观分析是基本功,自上而下分析是最主要的思维模式,风险偏好低于股票基金经理,所以更能发自内心地去理解持有人的中低风险偏好,去服务客户。但是,固收基金经理对于个股的基本面研究功底显然不如股票基金经理扎实;除此之外,可转债的券种数量已经接近500只,规模和数量日渐增长,对覆盖广度和研究深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团队协作的必要性也在提升。
面对持续扩容的市场和更加丰富多元的品种,我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定期主动和研究员讨论,二是逐步形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投资管理模式,做好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行业相对均衡,个股相对分散。当然,我倾向于心态上也有所调整,不疾不徐,韧性为先,力图均衡地把握多个资产的确定性机会,反复比较性价比,不错过大的机会,但也不追求极致的收益率,努力做到积小胜为大胜。
当我们的管理规模增加时,不同类型客户的风险收益定位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基金经理所面临的投资压力也会增加,也就更应该关注于偏宏观的大类资产配置,以更全面的视角思考达成目标的路径和原则。到了这个阶段,我更坚定地认为投资体系是最重要的,团队配合形成合力次之,基金经理个人的经验和关键时点的判断再次之。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家庭理财的需求也在增加。站在长期看,财富管理还有持续倍增的发展空间。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更要常怀谦卑之心、感恩之心,心态平衡,不要总想着要做成一笔伟大的交易,持续地做出80分左右的成绩或许会更好。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许,努力去成为一个用心的“匠人”。
基金经理简介:曾刚,21年证券从业经历,13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曾先后任职于华富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汇添富固定收益投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