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面板企业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里全力攻城略地。
9月14日有报道称,由于iPhone 14系列手机的销量超出预期,以及友商难以提高产能,额外的高端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OLED 面板订单,将转移到三星显示手中。该消息还称,三星显示向苹果iPhone14系列供应的OLED订单数量合计约达1.49亿块,这意味着其额外获得了约2000万块OLED面板新订单。
在韩国面板企业集中火力主攻OLED的同时,中国面板企业成为液晶战场鏖战的主角。而在眼下这场液晶行业的周期低谷中,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面板企业,除了主动调整稼动率外,也希望通过行业及屏幕应用的“破圈”,打破硬件天花板,让过往被固化的ToB沉闷角色逐渐变得鲜活起来。
中企鏖战液晶
韩国面板企业今年在液晶面板领域的撤退计划都很坚决。
5月27日,三星显示位于韩国本土的最后一座8.5代液晶面板线在投片生产后关闭。这意味着其运营了30年的液晶面板业务,将于今年6月正式全面结束。据记者了解,作为过往的液晶龙头,三星显示全面退出液晶市场的计划已经延后了两年。
另一家韩厂LG Display也在7月27日的财报会议上决定,在2023年前停止为韩国本土市场生产液晶电视面板,转而专注于OLED市场。有消息称,其位于中国广州的液晶工厂也决定将部分电视面板生产线转为生产IT设备。
韩企集体更换主战场的一大原因是,能够主动发光、附加值更高的OLED技术,被认为是未来面板市场的一大增长引擎。不过,拥有大量应用空间的液晶技术,在短时期也并不会退场。而大陆面板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液晶市场的主角。
国元证券预计,中国大陆在2025年将占据全球液晶面板近70%的市场份额。Omdia还预计,2023年京东方、TCL华星以及惠科将成为全球面板产能前三名,三者合计拥有近53%的市场份额。
但需要提出的是,即便韩国面板企业选择主攻OLED,韩国消费电子产业也并非此后就不需要液晶。在这一战场中,它们选择押注大陆液晶面板厂商。
此前有消息称,在今年退出液晶面板制造后,三星显示已申报将旗下数千项大尺寸液晶面板专利全数转让给国内面板巨头TCL华星,其中包括577项美国专利。天眼查显示,三星显示还是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0%。此外,三星显示还将此前位于苏州的8.5代液晶面板线出售给TCL华星。
这场专利转让对于全球液晶面板格局会有何影响?奥维睿沃高级研究经理荣超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场专利转让意味着,在没有三星显示面板支撑的情况下,全球最大的电视厂商三星电子将与TCL华星合作更加紧密,华星也成为三星电子最大的电视面板厂供应商,未来三星电子还会从华星采购更多数量的面板。此外他认为,收购三星显示的专利,有利于TCL华星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尤其华星旗下的代工业务可以承接海外客户订单而不受专利的困扰。”他同时认为,对国内面板厂来说,未来专利的竞赛也会更加受到重视。
迪显信息咨询副总经理易贤兢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场专利转让可能会对同属VA技术阵营的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继续造成冲击,会抢走友达和群创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他同时认为,三星显示与TCL华星间的专利转让对京东方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是因为京东方采用的是IPS技术,并非VA.再就是三星VD(影像显示器事业部)此前跟BOE合作的也没有华星那么多。”
如何穿越低谷
随着韩厂退出,中国面板企业在液晶市场的话语权持续增加。但另一个现状是,经历过此前的史上最长上涨周期后,液晶面板行业此刻也在经历最寒冷的冬天。这也是促使韩国面板企业决心今年彻底退出液晶行业的重要原因。
上半年面板企业们纷纷交出了凉意颇多的半年报。在这背后,液晶面板特别是在8.5代线以上产能中占接近80%产能的TV面板,早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跌破现金成本,逼近材料成本这个面板厂的终极底线。
迪显信息的数据显示,结合9月及10月TV面板厂投产和主要企业采购同比表现来看,随着头部品牌今年三季度谨慎采购和面板厂降低稼动率产出减少的节奏一致,预期9月32英寸面板价格下跌1美元,跌额最小;而85英寸面板要下跌20美元,跌额最大。但进入10月,TV面板的价格跌幅有所收窄,预计32英寸面板在25美元的价格上低价维稳,而85英寸面板的价格则会下跌10美元。
主流液晶面板厂商已经纷纷调整稼动率,减少供应。迪显咨询的报告显示,经过第一轮减产后的今年7月,主流面板厂商的稼动率多数在80%左右,8月继续降到75%左右,到9月则降到70%以下,供给减少幅度大于10%。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在跟《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认为,决定液晶面板价格的并不是产能而是需求,而下半年市场需求恢复很难看到起色。
而在需求端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液晶面板厂商除了调整稼动率外,也在积极拓展屏幕的更多应用形态,并尝试打破以往“沉闷”的B端制造角色,发出更多积极声量,期待企业价值被重估。
京东方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近日京东方频频“破圈”,以技术科普综艺、技术沙龙以及显示技术品牌推广等一系列方式,对范围更大的C端用户发出了积极声量。此外除了2016年就提出向物联网转型外。2021年京东方还提出了“屏之物联”战略。京东方方面曾解释称,“屏之物联”的核心要义是集成屏更多的功能(技术)、赋予屏更多的形态(产品)、植入屏更多的场景(市场和客户)。
而在拓展液晶屏幕的应用空间上,被视为OLED下一代显示技术的MLED(包括 Mini LED和灯珠体积更小的Micro LED)被其寄予厚望。据记者了解,MLED在2020年就被京东方列为独立事业部。今年上半年,MLED的营收为 4.12 亿元,同比增长超50%。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MLED的应用场景,除了包括应用于大屏,户外广告等场景的直显产品外,还包括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应用场景的背光产品。对于MLED目前的高价,9月14日京东方方面在技术沙龙的媒体交流环节中还告诉记者,预计未来三到五年,MLED产品很快会进行技术和价格的普及。
京东方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司达在上述的媒体交流环节中,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面板行业面临两个最大困境,一个是周期的问题,“当你的规模效应达不到一定程度,很难克服周期,所以大家之前都在追求规模。”但这又引出面板行业的第二个困境,即投入产出比较低。司达当天还表示,“半导体显示已经从规模效应走到技术和标准的引领,再到品牌价值的引领,这才是半导体显示的升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