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不前的融资融券余额在4月10日首次突破4000亿元关口后,在近日“沪港通”的推动下两融余额继续上升,达4006.78亿元(截至4月11日),创历史新高。
清明小长假过后的首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增长并不明显,但融资买入额和融资偿还额双双出现较大增幅,显示出近一段时间以来较为平淡的融资操作开始活跃。
同日,融券操作也呈类似情况,在融券余额小幅增长下,融券卖出量及融券偿还量涨幅明显,其中,融券卖出额当日达到41.5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值,而清明节前一周这一均值仅为23.84亿元。
此后,在“沪港通”开通获批消息的提振下,4月10日出现294.22亿元融资买入额,在融资平台大举资金涌入下,助推当日融资余额达到3971.02亿元,融资融券余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从个股来看,上周4个交易日,最受融资资金关注(区间融资买入额最高)的10只个股分别是中信证券(600030)(600030.SH)、浦发银行(600000)(600000.SH)、中国平安(601318.SH)、兴业银行(601166)(601166.SH)、海通证券(600837)(600837.SH)、海螺水泥(600585)(600585.SH)、浙江龙盛(600352)(600352.SH)、方正证券(601901)(601901.SH)、招商银行(600036.SH)和荣盛发展(002146)(002146.SZ)。
“沪港通”开通获批直接利好估值较低的蓝筹股,以及AH股折价较高的个股,这两类股票在两融平台受到融资客的热情追捧。以中信证券为例,4月10日有9.12亿元的融资资金买入,此前一天中信证券的融资买入额仅为1.74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在众多内地券商股中,中信证券是沪港通的最大利好方。一方面,其经纪业务本已具备领先优势,今年有望完成注资中信泰富,实现整体上市;另一方面,中信证券在香港已开展业务,去年完成收购里昂证券更加有利于业务经营范围扩展。
“沪港通实际上对大型券商都是明显的利好,大型券商在香港多数都有子公司,在两个市场联通后,境内外交易不存在技术障碍,此外,大型券商股作为低估值蓝筹股,在AH股的价差使其具备了估值提升的潜在空间。”一位买方机构非银金融研究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
在沪港通开通获批消息刚落地之际,A股H股折价率第一的海螺水泥也在两融平台遭遇爆炒,4月10日融资买入额位列两市第一,达到3.9亿元,是10月9日的4.78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