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送哥哥上下学已经让我们疲于应付,今年妹妹还被派位到了另一所小学,真不知该怎么办。”
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林晓云,儿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女儿今年刚幼升小。他们夫妻俩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加班是家常便饭。由于家中没有老人帮衬,每天接送子女上下学让他们焦头烂额。
尤其在今年9月,林晓云的女儿幼升小,由于电脑随机派位,去了和儿子所在学校距离5公里的另一所小学。如何在同一时间接送两个在不同学校的孩子上下学,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自国家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以来,不少家庭增添了新成员,但由于受入学派位影响,一些多孩家庭不得不面临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窘境。
近两年,一些地方开始试行“长幼随学”政策,虽然该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多孩家庭接送难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长幼不同校困扰
今年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
该通知同时提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舆论普遍认为,实行“多校划片”有利于抑制择校冲动,且有助于合理布局义务教育资源,客观上可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但在实际推行中,尤其是在“多校划片”政策下,热点学校的报名人数一旦超过招生人数,往往会实行摇号录取,就可能出现二孩摇到与大孩不同学校的情况。
此外,一些家庭因搬家或迁户等原因,也可导致不同孩子在不同学校入读,日常接送自然成了棘手的问题。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不少多孩家庭反映两孩或三孩入读不同学校造成的困扰。
如8月22日,湖北省咸宁市有网民留言称,其为三孩妈妈,一孩在通城县实验学校读书,二孩即将入读一年级,三孩才刚满半岁,由于家中老人重病,生活和经济负担较重,无法腾出人力去不同地方接送孩子上下学,希望二孩能和一孩入读同一所小学。
无独有偶,8月27日,一位来自广州的网民也反映了三孩家庭接送难问题。这位家长在留言中提到,老大今年8岁,在天河区新元小学读三年级,老二今年通过积分入学,被录取到新塘小学,两校相距约7公里,家中另有3岁的老三在车陂幼儿园就读。由于三个孩子在三处不同地方读书,希望将老二调剂到新元小学与老大同校就读。
由此可见,多孩家庭孩子不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问题并非个例,已经对不少多孩家庭产生影响和困扰。
因此,“长幼随学”政策就被寄予厚望。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陈钱林就认为,“长幼随学”是很好的政策,应该推广实施。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多孩家庭子女就学的实际困难相对较多,对“长幼随学”政策给予适当倾斜,有助于在保障公平基础上释放出教育的善意与温情。
“当前,出生率降低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鼓励生育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行‘长幼随学’政策,可以让多孩家庭减轻接送负担,也可以减轻养育成本。”他说。
多地已试行新政
事实上,“长幼随学”政策在多地已经开始试行。今年6月2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探索试行“长幼随学”服务。
《通知》称,允许在非学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通过县域内跨校,或跨县域转入现户籍地址或居住地所在学区的公办学校,实现“长幼随学”。
值得注意的是,该《通知》也划出明确的红线:除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允许公办学校因“长幼随学”转学适当突破基准班额,但不得出现大班额。
对于民办学校,《通知》提到,其招生时可将双(多)胞胎适龄儿童并号实行电脑派位录取。同时,允许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转入公办学校“长幼随学”,但民办学校原则上不得以“长幼随学”为名转入学生。
《通知》也提到,如果民办学校出现学位空额,可安排“长幼随学”转入学生,但须通过公开报名、电脑派位确定转入学生。
此外,《通知》还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长幼随学”服务的操作办法。
在此基调下,浙江省内各县市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入学政策。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探索试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服务举措,在符合招生入学基本条件和学位资源允许前提下,同一家庭的二孩、三孩可安排在其兄(姐)的同一所公办学校入学。
8月4日,在绍兴市上虞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新闻吹风会上,上虞区提到,教育成本高、学区房问题成为制约三孩政策落地的重要因素。对此,上虞区的新政策将保障区内户籍的二孩、三孩,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学阶段,享有一定的学区选择优先权,推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举措。
而杭州市上城区早在2021年就开始探索多孩“长幼随学”入园入学政策,以减轻家长接送负担。
浙江之外,还有多地出台了类似政策。
福建省福州市在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上增加了关于“照顾二孩”的指导性内容,允许二孩适龄儿童入读其哥哥(姐姐)就读的学校;针对三孩家庭,湖北省武汉市提出在第一个孩子非择校入学的前提下,原则上将三个孩子安排在同一所公办学校就读;在广东省深圳市,今年的义务教育招生中也提到了“关注二孩、三孩家庭”,尽量把以同一套房产申请学位的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安排在同一所学校。
但由于是新政,在具体实施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问题。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出台实施多子女入学新政,明确家长可以自愿申请“双(多)胞胎子女报名”电脑随机录取政策,因摇号导致多子女就读不同学校的,也可申请其他子女与已入学子女就读同一学校。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已安置1525名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2335对多(双)胞胎绑定摇号就读同一学校,为近4000个家庭提供了接送便利。但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实际操作中,曾有双胞胎家长分别给两个孩子摇号,企图根据摇号结果择优选校。
均衡发展是关键
教育公平公正问题,向来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和敏感话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在现阶段需要结合“多校划片”政策,推进“长幼随学”政策,但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通常来说,如果大孩在热点学校,家长肯定希望二孩也进这所学校;但如果大孩在相对薄弱的学校,家长则希望二孩会摇到热点学校,哪怕接送孩子辛苦一点也可以接受。”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熊丙奇还谈到,大部分家长希望的“长幼随学”,往往针对的是热点学校,而热点学校的学位资源是有限的。若在实行摇号录取前,这些名额优先给符合“长幼随学”政策的孩子们,必然会影响到片区其他孩子的权益。
“在二孩(三孩)不多时,矛盾不会太大,但孩子一多,热点学校的入学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他说。
对于该政策,有不少网民除了担忧多孩家庭会挤占未享受政策家庭的学位,也担心该政策存在投机漏洞。
有受访专家就认为,若“长幼随学”政策实施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细节,容易滋生出新问题。
在陈钱林看来,“长幼随学”宜在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实施,且在起始年级招生时实施,由于插班生涉及班额标准比较难操作,所以插班生原则上不应实施。
此外,他建议在全国层面就“长幼随学”、双(多)胞胎孩子等系列问题一并制订相关细则,在细则出台之前,各地教育部门可制订“长幼随学”实施方法作为过渡。
针对多孩接送问题,除了“长幼随学”政策外,陈钱林认为,推进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说,之所以会出现入学摇号等不得已的政策,根源在于当前校际办学水平普遍存在失衡问题。
他认为,“只有区域内学校相对均衡,才能缓解家长在择校、教学等问题上的焦虑。”
熊丙奇也表示,在实行“多校划片”政策的同时,要通过调整义务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对学区内相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尽快缩小各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
他说,在各校都相对均衡后,尽快完成从“多校划片”到“单校划片”的过渡,“只要有条件都实行‘单校划片’,那二孩(三孩)和大孩一起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读,就不会再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