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财政部率先公布2021年部门预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拉开序幕。当日,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单位)公布了2021年预算。
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白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预算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特别是“过紧日子”“压减支出”等成为102个中央部门预算的关键词。这一方面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也便于公众监督;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央政策及时落地,让公众切实了解到政府出台的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政策如何在预算上得到反映,体现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预算公开信息更加全面具体
财政部2021年部门预算报告分为四部分:财政部概况、2021年部门预算表、2021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和名词解释。
预算报告显示,财政部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2283.7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311.4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869.20万元,公务接待费103.08万元。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20年减少162.87万元,压缩6.66%,主要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进一步压减因公出国(境)任务、公务用车费用和公务接待费支出。
和财政部一样,今年其他中央部门公开的部门预算一般都包括部门收支总表、部门收入总表、部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等9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了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除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基本支出公开到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各部门在公开上述预算表的同时,还对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三公”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管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项目等情况予以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了解释。
为使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还继续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集中展示。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白彦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公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他指出,大力推进预算公开工作,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有利于推动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呈现五大亮点
打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部门预算,记者发现,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的表9中,科目名称分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支出、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几项。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50021.24万元。
中央部门首次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今年的新变化之一。根据2020年修订施行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各部门预算应当反映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给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所有预算资金”的规定,今年10个部门公开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内容。
白景明告诉记者,过去部门预算公开包括两类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今年首次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既是落实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也使预算公开的内容不断增加、更加丰富完整。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加大了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今年中央部门在公开预算时,继续对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项目等情况进行说明。公开的项目内容包含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主体、实施方案、实施周期、年度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等。据统计,今年有81个部门公开了104个项目的项目文本,比上年增加21个项目。
白景明告诉记者,要求各个部门公开一定数量的项目支出情况,尤其是在预算环节公开绩效情况是落实中央文件的要求,即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意义非常重大。他说:“项目支出在部门预算支出占的比重比较高,有的部门项目支出占比甚至远超基本支出。公布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部门预算的整体绩效。同时,突出强调绩效管理,也体现了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即预算要规范透明,绩效就是讲规范,公开意味着透明。”
据了解,今年中央部门在进行预算公开时,除涉密部门及涉密信息外,各部门至少公开一个一级项目绩效目标表,其中,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项目的中央部门需公开提交审议项目的文本和绩效目标表。
在白景明看来,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还有一个新的变化是向纵深发展。即,中央部门在做好自身预算公开的同时,要落实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指导督促所属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公开单位预算。
“过去部门预算公开的是总额,具体到一个部门预算里的各个层级,包括二级预算单位、三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没有公开,看不出纵向的支出结构。今年部门二级预算单位预算也要公开,纵向支出结构一目了然,这样更能看清钱是怎么花的、重点花在哪儿,这是一大进步,也是贯彻预算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表现。”白景明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认为,今年的预算公开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的同时,对部分支出增长的项目也有客观说明。
近年来,各级政府坚持节用为民、过紧日子,并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今年中央部门在公开预算时,继续公开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等情况。据统计,2021年安排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51.87亿元,比2020年预算减少3.3亿元,下降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6.74亿元,减少0.04亿元,下降0.6%;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68亿元(包括购置费9.26亿元、行费33.42亿元),减少3.11亿元,下降6.8%;公务接待费2.45亿元,减少0.15亿元,下降5.8%。
“支出不可能一味压减,今年有些部门增加了对于支出合理增长的说明,显示出务实细致的作风,有利于公众增进理解并进行监督。”刘怡说。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公开范围不断扩大
记者打开科技部2021年部门预算发现,“科技专项业务费”包括科技文献信息专项、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三个项目,2021年共安排5.62亿元。
对于上述项目,“项目绩效目标表”公开了年度总体目标、绩效目标。其中,绩效目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每个指标又分为若干小项。
和科技部一样,今年有99个部门公开了128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表,比上年增加19个项目。
近年来,财政部大力推动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本实现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特别是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范围逐年扩大。2017年,部分中央部门随同部门预算首次公开了10个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到2020年公开数量已增加到109个。2021年,中央部门在公开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项目绩效目标表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绩效目标表进行公开。
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公开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进一步敞开了社会各界了解政府履职的“窗口”,清晰展现了财政资金投入的“任务单、时间表、效果图”,使公众能更直接地看到财政资金安排在哪里、预期使用效果如何。同时,也有利于督促部门落实绩效责任、提高效率意识,促进资金使用单位加强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白彦锋表示,中央部门重点绩效目标公开范围逐年扩大,可以更好地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带动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跟进,有助于推进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将财政资金真正花在“刀刃”上,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的大政方针很多都要通过中央单位的重点支出项目加以体现和落实。“通过逐步扩大中央部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对于老百姓充分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