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薪酬改革消息对外发布后,央企职工茶余饭后必谈及这一话题。央企负责人薪酬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如何确定,尤受关注。
一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估计此次调整之后,央企负责人的平均薪酬可能不会超过央企职工平均薪酬的10倍,绩效年薪相对于基本年薪的倍数也不会太高。
在有关央企薪酬待遇的两个改革方案在政治局会议通过后,上述人士表示,两个方案在执行上目前各有侧重,其中对于薪酬制度改革,有关部门正根据薪酬改革方案,起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的具体办法。
宝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称,目前尚未看到正式的文件,宝钢肯定会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
未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明确被调整成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
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也表示,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会比较大。【详细】
中央审议通过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相关细节近日披露,被业内称为“有一锤定音之效”的方案一经出炉,立刻引起各方关注。
根据《方案》,对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即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原则上确定相同的基本薪酬。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负责人也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其基本年薪应由国家通过市场价格统一规定,“就像省级官员,不管在上海、青海还是西藏,基本工资是一样的。”
不仅在标准上统一参照国家公务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刘学民认为,具体薪酬制定上,也应以较高级别的相似国家公务员薪酬为基本参照。
据刘学民透露,目前中国副部级公务员的平均年薪大约为10万元人民币左右,部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为100多万元。尽管《方案》并未量化央企负责人降薪比例,就上述数字而言,降薪幅度不容小觑。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预计,从行业来看,金融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应会普遍下调,服务行业等有可能上涨。【详细】
备受关注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适用企业总计72家,具体包括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责任的53家央企,那么央企高管薪酬待遇究竟要怎么改?
改革后如何定薪
首先将央企负责人将分为两个部分,有组织上任命并选派到企业形式所有人职责的,承担特殊的责任,需要体现一定的激励,但不宜完全按照市场价格而取薪。
其次是由董事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选任的将按市场机制确定薪酬承担相应的职业风险,干得不好可能就需要走人了。
改革后的薪酬水平
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以及任期激励(新增收入)构成。基本年薪将根据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不同企业任职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原则上确定相同的基本年薪。绩效年薪方面不能超年薪的两倍,具体薪资将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确定。任期激励收入则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确定,不过不能超过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30%。此外,年度或任期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不得领取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详细】
《薪酬改革方案》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部分——央企薪酬改革显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诚意,树立了公平的标杆,有利于提高央企的效率,当然,也触及了利益团体。只是,央企高管的不公现象,不是单纯依靠降薪就能完成的,“官商通吃”的现状需要打破,市场化的企业激励机制需要构建,如此,改革才能符合预期。
有肥缺和美差,就会有追逐和不平
国企领导既不必然是“老虎”,也不必然是“硕鼠”,如果戴着有色眼镜和仇官心态看待这次薪酬改革,难免会跑偏。但国企领导多是拥有行政级别的官员,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一手拿大印,一手握钱袋,在政商两界呼风唤雨、游刃有余,实在是众人眼中的美差。
国企高管们之所以不愿用离开“体制”换取高薪有三大原因:其一,体制过去给了他们种种好处,他们也养成了依赖体制的习惯,自然不愿割舍。其二,他们可能不差钱,而在体制内还有可能转换角色成为官员,权力比高薪的诱惑力更大。其三,国企“去行政化”推进较难,使得他们有了长期依赖体制之想。
央企要有舍我其谁的“长子范儿”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国企、央企不是私产,承载着公众的利益与诉求,花多少钱、怎么花绝不是企业自己的事。合理控薪,勒住职务消费这匹脱缰的野马,可以说啃到了国企改革最硬的一块骨头。总的导向,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与创业贡献相匹配,与竞争风险相契合。【详细】